按照“把握主線、深化改革、提質培優、轉型升級”的工作思路,落實國家、省、學校各項工作安排,以中國特色高水平院校和專業群建設為核心,深化成果導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扎實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1.加強國家“雙高計劃”管理。落實《績效管理暫行辦法》,組織填報“雙高計劃”績效管理平臺,梳理“雙高計劃”階段建設成效。建設學?!半p高”網站,定期印發“雙高”建設《工作簡報》,營造合力推進“雙高”建設的良好氛圍。
2.加大數控技術專業群建設力度。推進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改革,校企共建核心課程教材與在線課程。落實3D打印、自動控制等企業技術工藝研發項目,與企業合作開展多軸數控加工、機器人控制等技術培訓。推進“智能制造技術創新產業園”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工作。
3.做好省“雙高”驗收收尾工作??偨Y整理三年來省高水平院校和省高水平專業建設整體工作,梳理建設成果,按照時提交總結驗收相關材料,確保順利通過省“雙高”終期驗收。
4.落實提質培優行動計劃。根據承接的提質培優行動計劃工作任務和數量指標,對工作落實情況和階段性成果進行梳理和匯總,推動各項建設指標高質量完成。
二、持續深化OBE本土化改革
5.啟動OBE3.0建設工作。完成OBE1.0課程開發階段教學文件的修訂工作,總結OBE2.0課程實施階段各專業(群)形成的建設經驗與成效。啟動OBE3.0課程評價改革,通過評價的改革倒逼課程模式的深化改革和建設。
6.推進OBE課程實驗室項目。充分發揮OBE核心組作用,以23個首批立項課題為重點,開展OBE實驗項目研究,優化人才培養目標和學生核心能力,探索建立龍職專業認證體系,研究和推進課程評價改革工作。
7.完成教與學平臺建設。完成智慧教學平臺開發與應用工作,實現教學全領域、全過程監控,課堂教學情況實時動態呈現。運用統計數據進行人才培養目標達成情況分析,促進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8.組織召開OBE課程發展聯盟年會。邀請資深專家作學術報告,分享交流聯盟成員OBE改革經驗與成果,吸納更多院校加入聯盟,共同促進聯盟在OBE本土化研究與實踐探索上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推動聯盟良性可持續發展。
三、重點打造精良師資隊伍
9.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繼續推進教師教法學法培訓,組織開展校外專家培訓和校內特色培訓。落實“磨課坊”培訓計劃,促進新教師和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加強教師企業實踐鍛煉的監督管理。
10.打造優秀教學團隊。開展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培訓與指導活動,推動創新團隊建設工作。研究教師教學能力比賽機制,加強培訓指導,總結比賽經驗,促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做好中職教學名師專項培訓工作。
11.提升教師科研能力。支持一線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參與科研課題研究,鼓勵老帶新,引導課題成員結構合理化,普遍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加強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聘請專家對課題開題、中期驗收等過程進行指導。
四、不斷強化專業內涵建設
12.推進“悉尼協議”專業認證。做好機械制造與自動化、會計、畜牧獸醫3個專業實地訪評相關工作,確保順利通過認證。以四期“悉尼協議”認證為范本,完善學校專業建設的持續改進機制。
13.繼續落實“雙論證”工作。按照省教育廳工作安排,落實專業動態調整要求,逐步健全對接產業、動態調整、自我完善的專業群建設發展機制。
14.做好高職本科貫通培養試點準備工作。完善試點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工作,按時發布轉段考核辦法。做好試點專業第一批學生入校教學工作,為探索高職本科教育開發頭,起好步。
五、著力加強課程資源建設
15.強化思政課程建設。改革創新思政課教學,提升教科研能力水平,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發揮思政課名師工作室作用,深入理論研究,推進典型案例、經驗做法和教學范例等教學成果凝練和推廣。
16.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改革。將成果導向教育教學改革與課程思政建設進行一體化推進。推進試點專業及課程建設工作,遴選校級課程思政教育案例,推動課程思政建設落地落實。
17.打造優質教學資源。啟動2021年在線開放課程學校立項與驗收工作,支持優秀課程申報省級、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推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特色教材建設,分級別、多層次構建優質教學資源。
18.凝練優質教學成果。對培育的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團隊進行鍛造打磨,集中力量培育一批高水平教學成果。組織第三屆校級教學成果獎評審,對2019年度和2020年度的成果進行認定獎勵。組織遴選一批課堂革命典型案例。
六、切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19.做好在線教學工作。落實上級精神,結合學校實際,全面做好線上教學各項工作。加強在線教學指導與管理,及時總結經驗與不足,不斷提升教學水平,保證教學工作按計劃落實,教學工作有序保質保量進行。
20.抓好學生技能培養。加大實訓室建設與管理力度,提升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規模與水平,持續改善實訓條件?;I備校級學生專業技能大賽,承辦全省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工作,營造學技能、練技能、精技能的良好氛圍。
21.加強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充分運用現代化信息手段,加強頂崗實習學生的日常管理和遠程指導,密切跟蹤學生實習情況和健康狀態,保證實習質量和實習安全。
22.推進體育教學工作。根據國家文件要求,修訂體育課授課大綱,規范體育課程開設和體能測試工作。組織好學校體育運動隊的訓練、比賽及管理工作。
23.強化教學質量監控工作。落實落細學校領導和教學督導聽課管理辦法,重點關注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融入和OBE改革落實情況,定期檢查督促。
七、聚力助推產教深度融合
24.推進校企合作項目。建設好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加快建設“龍江智能制造產教融合聯盟”和“龍職高星級酒店校企合作聯盟”,推進產業學院和現代學徒制建設。
25.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落實“1+X”證書制度建設要求,調整課程結構,完善教學內容,建設滿足育訓結合的教學資源,做好教師培訓和學生輔導等工作。
八、整體提高教學保障水平
2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強系統運維,健全校園“一卡通”運行管理機制,保障學校各類業務平穩運行。推進“龍職數據研究中心”項目,為學校提供各類數據分析報告。
27.加強文獻信息資源建設。強化數字資源管理工作,確保圖書館自動化管理系統、各類數字資源的良好運行。做好設備維護和更新工作,確保圖書館數據庫、網絡系統的適時更新維護和數據安全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