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對高校思政建設提出的工作要求,不斷強化學校課程思政工作的育人成效,近日,學校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組織建筑工程學院骨干教師召開了一次課程思政教學專題研討會。中心常務副主任范海波、中心特聘研究員英鵬程、建筑工程學院骨干教師參加會議。會議由建筑工程學院建筑基礎教研室主任李祎博主持。
參會人員以“如何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如何將專業知識與思政融入點有效結合”“如何實現思政元素所承載的育人功能”這三個方面為切入點,展開深入討論。
李祎博指出,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深入挖掘的思政元素就是愛國情、強國志、報國心。要著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學生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同時,也要尊重課程的知識規律,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動機、知識儲備和掌握能力。
學院教研室主任蔣宇楠表示,高職院校工科專業的課程思政融入點往往是教學設計中的難點,應以樹立民族自豪感和增強大國文化自信為出發點,最終落實在懷揣報國之志和提升自身職業能力和素養上。骨干教師程冬梅表示,課程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一定要注意“不能為了思政而思政”,也就是不能生搬硬套,應在適合的、存在有機聯系的、需要視角提升的教學階段適宜融入。
英鵬程指出,實現思政元素所承載的育人功能可以稱得上是一項系統性大工程,實現的過程不僅涵蓋了課前、課中和課后這三個教學環節,還會涉及知識與能力的實踐、延伸和遷移等環節。這就要求專業教師要緊緊抓住課程思政目標、內容、策略、評價等核心要素展開實施,充分發揮課程思政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優勢。
范海波在總結發言中指出,課程思政的目的是使各類專業課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形成協同效應,使思政元素及其精神實質與專業知識、專業精神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要胸懷中華傳統文脈、放眼未來、大膽創新、勇于嘗試。力爭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的帶領下,在教學一線形成門門有思政、處處有亮點、人人都參與的良好局面。
本次研討會的召開是實時的、必要的,參會的廣大教師共享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案例、交流了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提升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能力,對學院今后的課程思政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學院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的講話精神,繼續為學校的發展貢獻力量!